作者简介
李少卫:2012年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兽医专业,曾就职于北京六马、北京科高大北农, 2018年加入河北方田,工作期间多次被评为“优秀场长”,8年来坚持养猪一线工作,擅长猪场管理,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。
自非瘟传入我国以来,从东北到华南,在全国大面积流行肆虐,整个大环境处处充满着隐患,大量可疑发病猪和冷冻肉流入市场。对于养猪企业来说,做好非瘟防控工作任重而道远。目前来看,非洲猪瘟可防可控,正如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仇华吉研究员所说:“非瘟就像坐在轮椅上的冷血杀手”,既有凶悍的一面也有软弱的一面。严格猪场的生物安全管理是有效手段,然而百密也有一疏,假如生物安全出现漏洞,个别猪只感染了非瘟,也不必惊慌失措。实践表明,对于非瘟可疑场,按照农业农村部《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实施方案(2020年版)通知 》要求,采取相应措施,能够做到可控。对于符合精准剔除的可疑场,总结了一些可行的方案,特将非瘟可疑场精准拔牙技术整理分享,以下仅代表个人观点。
该病为接触传染,传播速度慢,为清除提供时间;
早发现,可以在排毒前对感染猪只进行清除;
通过检测口腔拭子,可以在猪只出现临床症状前确认感染猪只,迅速进行清除。
1、 母猪规模在500头以上的猪场,最好建立自己的实验室,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来检测。如果猪群发现异常,在等待检测结果确诊期间,猪场内会发生很多与生产相关的活动,例如人员流动,猪群流动,车辆流动等等,往往会在流动中发生交叉感染,污染面扩散。为快速诊断和日常环境的检测,建立自己的实验室是非常有必要的。
2、 常备非瘟防控消耗性物资,大量隔离服、彩条布、药棉、棉签、纱布、离心管、一次性手套、火碱、火焰枪、烘干设备、水鞋等。
3、 正常生产中应提前建立防非应对预案,平时可利用淘汰母猪做防控演练。
4、 发现疫情后首先要“静”,停止一切与猪除饮食外的生产活动(查情、配种、转群、免疫等) 。工人要静,所有猪舍工人就近定点食宿,划定区域,封锁所有栋舍,单人单栋管理,采取送餐制度,切断一切可能交叉感染的机会。
1、确诊第一天
7、保育育肥猪舍,在受威胁期把自由采食改成定期定量饲喂,通过这种方式早发现异常猪只,结合口腔拭子样品的检测做到精准拔牙。
四、拔牙期间注意事项
由于疫情的威胁,工作量会加大,人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。样品的采集具有很大的工作量。如果疏忽就会造成病毒的交叉感染,实验室的压力也会加大,往往会出错。在实际拔牙工作中,根据自己猪场的实际情况,制定样品采集方案,对没有异常情况的栋舍,采取异常猪只的监测。避免多次接触交叉感染。
样品的采集在实际生产操作中是很困难的一项工作,不同猪群需要的采集方式不一样,采集器械的准备,猪群的选择,避免交叉感染等等一系列的工作,看似容易,实际上稍有不慎就会造成病毒的扩散,或者采集的样品无效,造成误判等后果。
5、通水槽不利于非瘟的防控,建议改成饮水嘴饮水。病毒在水中的发病载量很低,非瘟病毒很容易通过水源传播。
6、 防控工作中,饮水中可以添加口服碘,酸化剂来防控非瘟病毒的扩散。
7、 拔牙出去的空栏,不要用水冲,首先要固定住病毒位置,利用烧碱浸泡,干燥后用火焰枪消毒后再进行处理。
8、 如果栋舍与栋舍间隔离效果比较好,对受威胁区的栋舍加强通风,降低猪舍内部的病毒载量。
9、异常猪群的处理,往往是造成二次感染的主要因素,所以在拔牙过程中,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,防止病毒二次污染。
异常猪群的处理也是一项看似容易,实则操作困难的工作,面对处理异常猪群,需要精心计划猪群线路,制定处理方案,避免二次污染,需要专人负责。
10、所有栋舍单独封闭管理,每次上班进入栋舍,都需要换新的工作服或者隔离服,猪舍内水鞋禁止穿出舍外,舍外水鞋禁止穿进猪舍,猪舍门口内外设立2个火碱盆,每次水鞋浸泡1分钟。工作结束的水鞋长期浸泡在火碱水里。
11、 发病猪舍粪污处理特别重要,有专用密封地下排污通道可以直接排到污水处理中心;需要干清粪的栋舍,粪便装袋密封运出处理。
12、控制猪场四害,防止机械性携带病毒,造成交叉感染。
13、 停止一切栋舍的带猪喷雾消毒工作,带猪消毒对于控制疫情是一个伪命题,猪舍内存在大量有机物和污染的病毒,单纯靠一点点消毒液根本起不到消毒作用,反而消毒液的刺激,会损坏猪的呼吸道粘膜,更利于病毒的入侵。
14、减少猪群应激,提高机体免疫力,可以适当添加中药保健。
15、建立高温烘干室,对衣物,物品进行75°C以上高温处理。